香港軍服收藏家協會
Regimentals Association (Since 1999)

 

     
 

 

重要聲明:

較早前有人仕質疑本文關於韓戰的參戰國中,並未包括中國在內,引致對本會所提供之資料的可信性產生懷疑。 本人借此機會向所有人士作出澄清,由韓戰爆發至今,我國從來沒有以國家的名義參戰,所以才有「人民志願軍」的出現,名義上所有參與韓戰的中國士兵都是志願的,當然我國政府在暗中有全面的支援,因此在文章內「主要參戰國」中沒有中國是合理和正確的。 不過本人要多謝向本會作出質疑的人仕,因為有你們的提醒,我們才有不斷改進的動力。

Thomas Chan 2007年6月1日

(一) 基本分類

一般來說,軍用品都可以年代作為主要分類,大致上較為普遍的時期可分為下列幾個:

第一次世界大戰 – 年期由1914至1918年,主要參戰國有英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和俄羅斯,其他國家大都是以有限度參戰。﹙註:意大利當時是屬於同盟國﹚基本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之前的年代對一般近代收藏家來說都比較冷門,不過由於有部份一次大戰裝備到二次大戰初期仍在使用中,故此有部份二次大戰收藏家也會向這個年代「埋手」,作為次要收藏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 – 年期由1939至1945年,主要參戰國有英國、美國、法國、中國、蘇聯、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到現時為止,第二次世界大戰仍是世界軍用品收藏界的主流,我敢肯定全世界的收藏家中以二次大戰為主的人數最多(我也是其中之一)。今時今日許多裝備的基礎也是發展自二次大戰,故其歷史考究價值比較高(當然價錢也比較高)。

韓戰年代 – 年期由1950至1953年,主要參戰國有美國和南、北韓,有些人會把二次大戰結束後的數年也歸納到這個時期。這個時期美軍方面的裝備大部份都沿用自二次大戰,而且戰爭年期短,故特色亦比較少。不過那時美國空軍已經獨立,所以一般以收集空軍裝備的人較多。

越戰年代 – 一般都會以1955年美國軍事介入作為起點,直到1975年越南統一為止。其實嚴格來說越戰分為兩個時期,由1945年至1954年屬於前期,一般都稱之為「第一次印支戰爭」,是法國與越盟戰爭,後期才是人所熟悉的「越戰」。由於越戰歷時長,而且年代和地點比較接近,所以越戰裝備在香港、日本和台灣都成為主流。

後冷戰年代 – 或稱「八十年代」,一般都指越戰後到蘇聯倒台之前。這段時間許多國家的軍備以漸漸邁向簡單化和統一化(尤其是美式裝備),不過當中有不少過渡性產品,亦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現役 – 基本上很難界定甚麼時間才屬於現役,部份人會以91年波斯灣戰爭作為起點。其實原則上任何使用中的裝備都是現役裝備,所以其包括範圍十分廣。

除了年代之外,國家也是主要分類之一。直到現時為止美國仍是香港收藏界的主流,因為美軍裝備政策一向都是「超額生產」(當然也有例外),所以一般的服飾裝備都比較容易買到。其次是英國,主要是因為香港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故對香港人來說較為熟悉。至於其他國家如法國、德國和澳洲等等也有一定的「支持者」,特別是二次大戰的納粹德國裝備更是軍品中的「奇珍異寶」,至於早年曾經掀起熱潮的東德及蘇聯軍服,因隨著時間的過去及貨源的減少在香港已經成為冷門國家。

另一種主要分類就是軍種,一般都是海、陸、空三軍,部份國家會有其他軍種如海軍陸戰隊等。

最後便是個別部隊,基本上個別部隊的分類是軍種分類的延展。例如:

陸軍 – 一般都以特定的師、團等作為收集對象(如美軍第82空降師),或者是特種部隊、憲兵等特別部隊。由於陸軍的人數普遍比其他兵種多,所以陸軍的裝備較容易購買得到。

空軍 – 通常收集空軍的收藏家都會以特定機隊或機種作為目標。空軍常被人稱為軍隊中的「天之驕子」,所以他們的裝備往往給人一種錯覺,就是非常昂貴。事實上除了飛行員的裝備外,其他的如地勤人員或日常服飾並不昂貴,而且往往乏人問津。

海軍 – 以航空機隊、機種及特定艦隻、艦種分類較常見,亦有收集特別部隊如著名的美國海豹部隊等。相對來說,一般收藏家都愛搜集海軍的禮服,因為比較好看。

海軍陸戰隊 – 通常海軍陸戰隊規模較小,類別亦相對較少。大多以種類區分,如步兵、航空隊、裝甲部隊等。 嚴格來說,以上的分類並非甚麼硬性規定,亦沒有一定的標準,閣下大可以個人喜好去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分類﹙例如我自己便愛以年代劃分﹚。當有適當的分類之後,便可以開始進行收集的工作。

(二) 入門

謂「萬事起頭難」,很多有志成為收藏家的人都會面對一個問題:「到底應該收集哪一類或哪一時期的軍用品作為開始呢?」

其實這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主要是看每個人的個人喜好而定。如果你還未肯定自己應該從哪一類別發展,那麼大可從現役美軍步兵著手,因為現役美軍的作戰服和裝備比較容易找到,而且價錢不高,故可以較容易收集到第一套屬於你的收藏品(如果不計頭盔在內)。但如果閣下不喜愛美式裝備,英軍會是另一個好選擇,原因之前已提過,不過價錢比較高及貨源較少。

不過在購買時要相當小心,因為市面上充斥著許多民用版或仿製品(尤其是美式裝備),很容易便會買錯,浪費金錢。當然找到相熟而又可信賴的店舖是很有幫助,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自己要有充足的資料搜集例如看參考書藉、上網或是請教資深的收藏家。有了足夠的資料後便可以減少出錯的機會,我稍後也會教你們一些簡單的分辨真偽的方法,不過要記著:多做資料搜集才是正確的不二法門。

如果決定了從那個軍品類別著手,初期應集中火力向該類別發展。我並非反對多線發展,相反十分贊成,而且我自已也是多線發展。多線發展的好處是把收集的時間攤分,若其中一類的軍品遍尋不獲時便可以向另一種類埋手。不過作為入門者,因為資料及經驗不足,實在不適宜同一時間有太多的收集目標,應該衡量一下自己的資源,始終軍用品收藏是一項花費不輕的興趣。當你對某一類別的軍品有了一定的掌握時,便可開發新目標,讓經驗和資料慢慢慮積,然後逐漸把收集種類增加,終有一天你也會成為全面的收藏家。

(三) 應有態度

以筆者為例,不經不覺做了收藏家已經十五年。要維持得這麼久,除了自己真的熱愛這個興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對軍用品收藏抱有正確的態度,以免興趣減退,提不起勁去繼續找尋。

常有友人問我到底收集齊全了沒有,我永遠只會答怎可能集得齊呢?這話並非謙虛之詞,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全部齊集,之前我已經說過軍用品的範圍是很廣泛的,就算要集齊是某個特定的部隊也相當困難,更何況我是全面收集呢?而且像二次大戰和越戰這些戰爭時期經常會出現一些試驗性質的裝備,這些裝備往往只是曇花一現,要找尋它們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找尋難尋的軍品正是「軍用品收藏」最大的樂趣所在!享受尋找的過程才是收集軍品的正確態度。有些人常常希望能夠一次過收購到所有想要的軍品,否則不買。結果多數是失望而回,到最後更意興闌珊,放棄收集。在十多年的收藏生涯裡,這一類人著實見過不少。

這些人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軍服不是時裝,不是你想要甚麼就有甚麼,而且不是長賣長有,特別是那些已經成為歷史的軍品,更加是買一件少一件。所以每當見到自己心目中要的軍品時,那管是只得一件半件,只要能力許可的話就要買它下來,往後再繼續找尋餘下的物件,這樣才能令到收集的興趣「細水長流」。

不過,如果你看見一件夢寐以求的軍服,但試穿之後不合身,又沒有另一件,你應怎樣做?讓我告訴你:不要買。你也許會問剛才我不是說想要的有能力便要買下它嗎?為甚麼現在又叫你不要買呢?那豈不是自相矛盾? 其實我是想引申另一個問題,除非閤下是博物館館主,買來純粹為展示,否則不合身的軍服還是不買為妙。須知道除了你以外還有許多收藏家,當中必定有人和你找尋同一件軍服。如果你強行把它買下,豈不是剝削了其他人收集的權利?最令我反感的就是把不合身的服裝改至合身,這不單剝削他人的權利,更是對那件軍服一種極不尊重的行為,也破壞了它原有的歷史價值,完全把收藏的精神澈底破壞。

還有一點最重要,就是對收藏的尊重,不單是對自己尊重,更是對別人的尊重。有些人會因為覺得自己已經收集了一段日子,可以自稱為「權威」,於是便對其他人的收藏肆意批評,甚至干涉他們的收集目標,也有些「半桶水」的人仕也有如此的行為。我要再三強調,這個世界不止你一個收藏家,所謂「一山還有一山高」,就算你在某方面真的瞭如指掌,總會有人在另一方面比你認識為多,而且仍然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軍品有待發現,所以無論何時何地也要虛心學習,而且每一個人的興趣和口味有別,斷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的收藏。相對來說身為「收藏家初哥」也不應太易受人影響,始終收集的方向、目標、種類完全是屬個人喜好。聽取意見是好的,不過也要保留自己的風格。

縱然讓你收集了全世界的軍用品,卻沒有人跟你分享和交流,那又有何益處呢?

(四)辨別真偽

在收集的過程之中,最痛苦的莫過如買錯東西,而多數是買了仿製品或是年期不正確。要被免此等「悲劇」發生,事前的資料搜集工夫一定要做足。不過說來容易,要找到足夠資料實非易事。有見及此,我綜合了一些過往所慮積下來的經驗,以供各位參考。

一般分辨真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檢查軍方標籤。美軍制服最早的官方標籤大約在三十年代末開始出現,當時的軍方標籤都會清楚列明該件衣服的類形、尺寸、式樣日期、出廠日期及製造廠等等,而這個標籤通常都會縫在左邊的口袋裡或者內袋裡。二次大戰之後作戰服的標籤都改為直接印在衫褲上,直到五十年代末為止。自此之後標籤開始回復縫上式,並分為兩部份。第一部份縫在衣背內衫領對下,上面印有衣服大小和制式編號。第二部份印有衣服的類形、合約編號和製造廠,不過襯衣方面直到現在仍然保留印上式。早期的標籤沒有任何日期,到1963年開始所有合約編號才加上年份,現時的標籤亦沿用此為標準,注意:若標籤上印有 Made in USA的字樣便一定是仿製品或民用版。至於個人裝備方面早期都只是簡單的印上製造年份和製造廠,一直到五十年代後期才印上與衣服標籤類似的資料。英軍方面也有類似的軍方標籤,並有一個俗稱「雞爪」的箭咀型符號以資識別。

可是新一代的仿製品連標籤也照樣仿造出來,而造得十分像樣,就算是我們這些資深的收藏家也未必可以一眼就分辨出來,所以單憑軍方標籤並非一定可靠,因此檢查製造物料也是相當重要。

製造物料相信是最難仿製的一環,因為就算是同一款軍品在不同時代所使用的物料都會有出入,而且有許多物料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便不再出產。例如二次大戰美軍最常用的HBT布料到了今天已經很少生產,就算有,質料方面也有很大的出入,真品的布料比較厚和挺身,而紋理的間距也有出入,明眼人可以輕易的分辨出來,這是因為製造的機器和原料無法完全仿冒。一般美軍作戰服都是以全綿或混綿製造,混綿於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開始普遍,現在大部份的作戰服都是混綿製。二次大戰時則以羊毛製的軍服較多,尤其是歐洲區,到了42、43年全綿的作戰服才開始較為普遍。美軍的個人裝備早在一次大戰時起已經開始使用帆布製造,可算是最早大量使用帆布裝備的國家之一,直到六十年代後期才漸漸轉用尼龍製品。

其實軍章也可以從製造物料分辨出來。一次大戰美軍布章都是絨布製,到了二次大戰之前數年間才出現線織章,不過在英國本土製的美軍布章仍是以絨作主要材料。早期的線織章都比較厚,絲線仍全綿絲,質地比較柔軟和順滑。由於技術不斷改良這些線織章漸漸比以往織得更細密和薄,到了越戰時期開始多了一項「新設計」,就是所謂「包邊」的防爆線設計。線的質料方面亦開始引入混綿絲,它比傳統絲線更滑但缺乏質感。八十年代以後的布章大都在背面加了一層薄薄的蠟以防絲線爆裂,包邊的設計亦改變了。如果閣下有紫外光燈的話,混綿絲與全綿絲的分別更是「無所遁形」,因為混綿絲在紫外光是會發光的,相反全綿絲便不會。小型的手提紫外光燈在一些家居用品店可以找到,大約二、三十港元左右。金屬章方面,早期大都是全銅製或混入了金和銀等貴金屬,觀感上的質感較佳。二次大戰的美軍章最常見的就是背後刻有「Sterling」,就是混入了20比1的銀。後期則是一般合金製再電鍍,光澤較強但質感較差,不過亦比較堅硬和耐用。

除了以上兩個方法之外,還有一些較細微的分辨方法例如剪裁、手工、設計等等,不過這些都需要較多的經驗才能夠掌握,留待日後有機會再詳細介紹。 始終都是那一句:資料搜集最重要!

(五) 儲存

既然辛辛苦苦的收集到「心儀」的軍品,自然不希望它們有任何的損毀,尤其當你的收藏量日漸增加時,妥善的儲存便成了十分重要的課題。

儲存的方法要視乎收藏品的種類而定,在香港這個「尺金寸土」的地方(對!是「尺」金「寸」土,香港的地價實在貴得不合常理),不像外國般可以有個倉庫或車房去儲存、展示。近年流行的萬用膠箱著實造福了不少我們這些每日為儲存的地方而煩惱的收藏家,一般的衣服和個人裝備都可以分門別類放在這些膠箱內,既省地方又方便,但由於香港的天氣潮濕,故有需要保持乾燥以免發霉。至於禮服、大褸及較厚的軍褸由於不宜曲摺,所以必須存放在衣櫃,禮服和羊毛衣物最好有獨立衣袋,並用無味的防蟲劑保護。皮褸、皮鞋等皮革製品更加要小心保存和保養,最好用一些皮革用的保護油作經常性護理。

軍章這類細小的收藏品可以用一些獨立的膠抽屜儲存,或是組合式的小型抽屜也可以,如想展示的話大可考慮用畫架裝裱。印刷品等紙品類是最難保存,最好用一些文件盒或堅固的盒儲存,切忌放在陰暗處,以免蟲蛀及霉爛。

(六) 事實與謬誤

所謂「人云亦云」,有很多時候我們都把道聽途說的當作真實看待,有時這些傳言是真的,但大多數都是謠言或誤解而已,更有些是店舖老闆為促銷而編出來的故事。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理論,當中有真有假,敬請多加留意。

謬誤
事實
某某裝備是製造給某部隊 這言論是近年我聽得最多的一個,特別是一些「宣稱」是美國特種部隊的現役裝備。事實上自從二次大戰之後美軍已經漸漸減少為特定部隊研製裝備服裝,不過「試驗性」的裝備倒不少,而負責測試這些裝備大都是特種部隊等精銳單位,所以很多都誤以為這些裝備是為特種部隊而設。記著:廠商是不會為寥寥可數的產量為某部隊開一條生產線的。
年代越久遠的軍品價錢越高 甚麼?這也是謬誤?請冷靜一點,我並非否定這個理論,整體上這的確是一個事實,不過真正決定價格的條件並非單單在於年份,詳細的資料稍後會再解釋。
二手衣物和裝備是從死屍取下 很多人也有這個誤解,更有人問過我怕不怕「物主」回來找我。請放心,從正常途徑購得的軍品絕對不會有這個可能,因為一般情況下陣亡的士兵的衣物都會給銷毀,除非在屍體送回之前已經給脫掉。如果閣下仍有所擔心的話,不明來歷的軍品最好不要買。
電影戲服是一個很好的參考途徑 近年戰爭片再起熱潮,很多人都會被戲中角色穿著的軍服所吸引,繼而對軍服產生興趣。但請小心,戲中的戲服必定會和現實有出入,就算多像真,總會在某些地方找到錯處。因為拍戲的並非每人都對軍事有研究,資料搜集方面未必達水準,而且許多時為了增加戲劇性或法律上的問題都會作出適當的「調整」,所以電影不可盡信,參考是可以,但並不可靠。

(七) 價值評估

雖然中國人有句說話叫「千金難買心頭好」,但是如果經常性「一擲千金」,只管喜愛而不理價錢的話,相信沒多久你便要宣告破產了。為免花「冤枉錢」,懂得評估一件軍品的價值是很重要。一般來說,釐定一件軍品的價格主要是以生產年期作為標準,通常年代越久遠價格越高,但這並不代表二次大戰的同類型物品一定比現代的為貴,還有許多因素是直接影響一件軍品的價錢。

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生產量,所謂「物以罕為貴」,像一些高級軍官物品、試驗品或服役年期甚短的物資都是產量很少,要找這些物品自然比較困難。另外設計與個別部隊例如傘兵、山地師、海軍陸戰隊和特種部隊等等的物資,大都是產量少的物品,而這類特殊物資大多數只在二次大戰出現,亦是這個原因造成一種錯覺,以為凡是二次大戰的物品一定比近代的物品高價。其實一套普通的美國陸軍HBT制服大約$1200-$1600港幣左右,跟一套越戰早期熱帶作戰服差不多(以2004年計算)。

當然新舊程度也是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同全新的價錢是可以比舊或用過的高一倍以上,所以有部份不法商人會把接近全新的二手貨當作新貨賣,甚至更過份的把像真程度極高的仿製品當作全新的真品出售謀取暴利。

如果是屬於戰敗國的物資,價格更會以倍數增加,特別是那些戰敗後被取締而滅亡的政權(如納粹德國及南越),它們的軍用品價錢絕對是天文數字,因為這些軍用物資大都會被新政權所銷毀,所餘的不多。

另外一些經常性消耗品亦會由於存量少而令價格上升,就算它本來的產量很多,如美軍的M1941 Field Jacket的一般價格是其後繼者M1943的1.5至兩倍左右,因為當年美軍是以「自然消耗」的方式替換,到了存倉的M1941派發完畢之後才派發 M1943,所以要找尋全新的M1941幾乎是沒可能!

受歡迎程度也會影響價格,如特種部隊、傘兵、海軍陸戰隊、空軍等「熱門」部隊的裝備長久以來的價錢也位於高水平。

希望以上的少少資料能夠對各位在蒐集軍用品時有一定幫助吧!

 

本網頁所有內容,除特別標示外,版權均為本會所有,任何人仕未經本會同意,不得以任何形成轉載或發放全部或任何部份之內容。

如有任何意見或查詢,請與我們聯絡。( email to: info@regimentals.net )

本網頁所有內容,除特別標示外,版權均為本會所有。

 
 

 

關於我們 | 作戰報告 | 軍醫貓貓 | 資料室 | 活動花絮 | 申請入會 | 聯絡我們

 

 
 

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 (聖經)

 

All right Reserved 2020.